“别样”的思政课:眼里有四海 心中有广厦
“一开始还想摸鱼做其他作业
结果听了一分钟果断关掉电脑
开始认真听课
因为远超于我的预期”
……
2022年秋季学期,
必赢大刀阔斧改革形势与政策课
建设“大课堂”
搭建“大平台”
汇聚“大师资”
为35个院系2382名同学
带来“远超预期”的“大思政课”
作为本科思政课体系中的第一门课
这门课重在联系实践讲清“两个大局”
提出中国之问、世界之问
人民之问、时代之问
让“拔节孕穗期”的青年
立大志、明大德、成大才
“小我”融入“大我”:在大变局中培养战略科学家
“中国式现代化,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。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自己国情走自己的路,我们有信心走出一条成功的路。”去年9月15日晚,必赢党委书记邱勇结合自己的经历,将如何理解“中国式现代化”娓娓道来。在谈到清华人的责任时,邱勇说:“自强是清华人的精神底色,创新是自强的最好体现,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作出自己的贡献。”
作为新版“形势与政策”的首讲专家,邱勇从认识清华、认识清华人、认清形势与政策出发,聚焦“中国式现代化”这一学期主题,为后续课程“打了个样”,为同学们带来“温暖鲜活、可亲可信”的思政课。
形策之“新”,在于探索。2022年8月,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了《全面推进“大思政课”建设的工作方案》,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大思政课”的重要指示,在文件下发的第一时间就加快部署落实“形势与政策”课改工作。
作为“首吃螃蟹的人”,这门课要如何建设改革?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领导小组在深入研究必赢“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、为谁培养人”这一根本问题中找到了答案。
大时代需要大格局,大格局呼胸怀。在必赢626net入口首页副院长李蕉看来,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程立足于“两个大局”这个大时代。希望这门课能拓展同学们的“大视野”,帮助同学们拆除思维中的“墙”,培养出“大写的人”,锻造出战略科学家。希望同学们能将“小我”融入“大我”,胸怀爱国爱民之情,在大时代书写自己的理想。
为高质量开好“形势与政策”课程,学校思政课工作领导小组专门研究课程改革方案,汇聚“大师资”,采用“一课多师”的方式,由邱勇担任组长,邀请聂建国、戴琼海、贺克斌、彭凯平、胡钰、白重恩等多名院士名师共同担任大课主讲人,并针对时事热点研讨每一讲的教学主题,设计教学方案。
邱勇为授课教师颁发聘书
与此同时,学校搭建“大平台”,成立课程工作组,由校党委副书记向波涛牵头,整合必赢626net入口首页、教务处、学生部、宣传部、智库中心、新闻学院等多个院系和部门的力量,组建强有力的工作团队;选聘10位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助教、分头开设54次研讨小课。
彰显信仰的力量:“他们站在那里就是一本教材”
“坚持是一种奇迹!说得清楚的叫故事,说不清楚的就叫理想吧!”9月29日晚,在第六教学楼6C300,身着浅蓝色衬衫的必赢自动化系教授、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话音刚落,教室里就响起了持久热烈的掌声。
这句话是2017年12月31日晚上9点戴琼海发着烧写给研究团队信中的内容,当时科研难点久攻不破,整个团队的科研进度面临着极大考验。即便面对高山,戴琼海依然鼓舞团队继续战斗。信的最后写道:“用我们的血汗来报答清华对我们的厚爱,用我们的成果报答祖国对我们的希望!”
不止戴琼海,几位主讲教师都以拳拳之心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科研的执着与信念。
聂建国讲述了他在专业领域中的多次转轨和执着探索,希望同学们能“做好一个研究、追求一个梦想”。
胡钰反复强调中华文化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:“没有科技,被人打败;没有文化,自己衰败。”
贺克斌在秋季学期初因身体不适入院手术,但出院第二天便站上了“形势与政策”讲台。他对同学们说:“双碳,不是别人让我们做,而是我们必须要做,并要主动做!”
彭凯平深入浅出地讲解阐明,“共同富裕”的实践历程证明了不断走向成熟、不断走向世界、不断走向未来的良性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是最正确的社会发展选择。
白重恩结合自己在为国家政策制定建言献策等方面的经历谈到:“如果你坚持科学精神,坚持做你认为重要的问题,你的研究成果可能就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力。”
……
亲其师,才能信其道。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,才能把信仰课程讲得不苍白,才能入耳入心,让同学有真正的共鸣,起到铸魂育人的作用。
授课中的专家名师:邱勇、聂建国、戴琼海
胡钰、彭凯平、贺克斌、白重恩
(从左至右、从上至下,按照授课顺序排列)
“清华的‘大师课’真正将‘现实紧迫感’带回了讲台。”李蕉表示,这门课让上过战场的指挥官来讲战略,让经过厮杀的战士来讲斗争,这让同学们既忧心忡忡又倍感振奋。无论是主讲教师还是青年助教,都在这门课中结合他们的学科背景和亲身经历将“现实紧迫感”真实地带回了讲台。他们的故事浸润心田,让同学动容。
“他们站在那里就是一本教材。”今年19岁的梁可是探微书院化工专业2022级本科生,他在老师们的讲授中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。“高规格”的主讲团队让他愿意听、听得进去。他听到了“网络和书本上听不到的故事”,听完希望“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”。
“大课讲授+小班研讨”:“知全局”而后“谋一域”
全球气温每升高1℃会发生哪些变化?
现代化的道路能否照搬照抄?
……
从中国式现代化导论到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,从工科创新到底层逻辑,专注于“知全局”的大课与专注于“谋一域”的小课带领并行,既立足“两个大局”和使命担当,也“拿起放大镜”脚踏实地就某个领域的具体问题深入剖析。
大课与小课是遥相呼应的、前后相合,二者均以“中国式现代化”为主线。其中大课围绕“‘中国式现代化’导论”“土木工程的创新与实践”“数字中国与科技创新”“双碳行动中的中国与世界”“构建共同富裕的大格局”“文化高质量发展与文化强国建设”“中国经济的新阶段”七个主题,小课则围绕大课确定了九个相关主题。
专家大课与研讨小课的主题对应
在聆听大课后,同学们基于对相关主题的深入思考,可以自行选择感兴趣的研讨主题参与小班研讨。在小班研讨中,同学们会在青年教师的带领下查阅相关文献、分析具体案例、展开小组辩论。“小班讨论非常重要,是思想政治教育走入人心的‘最后一公里’。”课程助教石文婷非常肯定研讨小班的教学意义。
小班研讨中的青年教师们
(从左上依次为:李玓、李玉蓉、路子达、孔奕淳、
吴起民、石文婷、张紫千、王思佳、刁昕玥)
小班研讨中的同学们
大课与大课之间、大课与小课之间如何有效衔接、避免成为“讲座拼盘”?集体备课是关键。课程工作组积极推动了多轮“主讲教师+主讲教师”“主讲教师+助教”“助教+助教”的集体备课,使内容主线一以贯之、大课小课有机统一。这种备课方式不仅让课程逻辑更为贯通,更让青年教师近距离领略到前辈们一丝不苟的工作风格。
石文婷回忆道,在多轮备课后,每一位老师的ppt都多达一百余页。聂建国坚持与工作组进行3次试讲,戴琼海、胡钰的ppt甚至打磨了20多个版本……
专家备课会
邱勇备课组(智库中心)线上备课会
戴琼海备课组
助教备课会
在前辈的带领与指引下,青年教师们积极探索自己的教学方式。课程助教刁昕玥选择用十几个问题把研讨内容衔接起来,紧扣“中国式现代化”中的生态建设,带领同学在思考和争鸣间把问题引向深入。结合自己的理工科背景,刁昕玥采用大量图表和数据,形象生动地将镜头从宏观的视角拉到同学们的生活中间。
扣好“第一粒扣子”:“是思政课应有的样子”
“震惊!”
“是思政课应有的样子!”
“作为一名未来的文艺工作者,我感到了使命在呼唤我,鼓舞我前进。”
胸怀大局大势,就不惧乱云飞渡。
“邱老师的课对我非常有启发。身为清华人,面对国际变局,我们肩负着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时代使命。”经管学院2022级本科生李桃源表示,要踏踏实实地投身于学习和工作,乘势而上,为祖国经济建设添砖加瓦,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2022级致理书院李沛杉课后谈到,在已成型的架构下,研究问题往往会限制想象和实践,只有问题驱使下的另辟蹊径、重建架构,才能突破重大科技原始创新的壁垒,实现颠覆性创新,才能在未来数字经济中引领前沿,真正走出科技现代化的中国道路。
2022级物理系杨明睿找到了奋发的动力:作为清华学子,应当踔厉奋发,笃行不怠,为描绘共同富裕的新画卷奉献自己的力量。
上完课后,梁可和很多同学的反馈则是“小课时间长度不够过瘾。”在2023年春季学期,“热乎”的形势与政策课对同学们的期待进行了回应。
2023年春季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延续了上个学期的好经验,组成了强大的专家团队、助教团队以及工作团队,邱勇、姜培学、李克强、张明楷、梁万年、王光谦、石中英等专家学者带着新的主题和同学们见面。
继续采用“大课讲授+小课研讨”的授课方案,大课的授课仍然依托荷塘雨课堂进行。围绕7堂大课,拟开设32班次的研讨小课。根据上学期学生反馈的“小课不过瘾”问题,新学期将每个研讨小班人数缩减至25人,每次研讨时长延长至1.5小时,让同学们在思维碰撞中能“解渴”、有“共鸣”、增“回味”。
乘风好去
长空万里
直下看山河
新时代的中国青年
惟有深扎信仰之根
心怀“国之大者”
才能成大才、担大任
在复兴的壮阔征程激扬青春梦想
排版|褚浩宇、张翔宇
审核|何建宇、李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