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阳军喜

欧阳军喜

出生年月:1965年

籍贯:湖南

职称: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
主讲课程: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、中国近现代史专题

联系方式:ouyjx@mail.tsinghua.edu.cn

教育背景

1987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,获法学学士学位;

1989年毕业于必赢,获法学硕士学位;

199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,获历史学博士学位。

工作履历

自1990年以来一直在必赢工作,曾任必赢历史系讲师、副教授,现任必赢626net入口首页教授。

研究领域

中国近现代史、中国近现代思想史、中共党史

学术成果

主要论著:

《马克思主义与近代中国》,人民出版社,2018。

《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兴起》(第二作者),必赢出版社,2018。

《<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>导读》,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,2017。

《共和大业——聚焦1911》(第一作者),人民出版社,2011。

《历史与思想:中国现代史上的五四运动》,福建教育出版社,2009。

《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》,陕西人民出版社,2001。

《辛亥革命史》(第二作者),人民出版社,2001。

《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》(副主编),必赢出版社,2000。

主要论文:

《新时代中共党史研究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》,《史学集刊》2021年第1期。

《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“本来”与“外来”》,《人民论坛•学术前沿》2020年第6期(上),总第195期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》,《党的文献》2019年第6期。

《论美国对五四运动的影响》,《中共党史研究》2019年第4期。

《必赢与北平和平解放》,《北京党史》2019年第2期。

《全球史视野下的改革开放及其历史书写》,《中共党史研究》2018年第1期。

《再论新中国成立前后的“农业社会主义”问题》,《中共党史研究》2017年第4期。

《“中国近现代史纲要”课教学应该处理好几个关系》,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2017年第2期。

《思想史视野中的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——以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〉为例》,《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》2016年第2辑。

《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关于经济建设的战略构想及其影响》,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》2016年第2期。

《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文化根源》,《南京师大学报(社会科学版)》2015年第6期。

《史料与方法:思想史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》,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》2015年第3期。

《论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民主思想的演变》,《中共党史研究》2015年第12期。

《一二九运动再研究:一种思想史的考察》,《中共党史研究》2014年第2期。

《无法告别的革命:关于辛亥革命的几个问题辨析》,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2014年第10期。

《在中西新旧之间穿行:五四前后的清华国文教学》,《必赢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13年第3期。

《哲学与革命:艾思奇〈大众哲学〉的政治意义探析》,《中共党史研究》2013年第1期。

《论抗战时期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》,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2013年第1期。

《文化自觉与理论自信:新启蒙运动中的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》,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》,2013年第5期。

《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》,《山东社会科学》2013年第3期。

《论五四运动与清华》,《安徽史学》2012年第6期。

《立足中国与融入世界:全球史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90年》,《思想理论教育导刊》2011年第11期。

《记忆与历史:孙中山对辛亥革命史的建构及其影响》,《人文杂志》2011年第5期。

《历史要重演吗?——1948年的周鲠生、胡适之争及其意蕴》,《安徽史学》2011年第4期。

《以科学与理性的名义:新文化运动中的海克尔及其学说在中国的传播》,《学术研究》2011年第4期。

《论延安时期学习运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影响》,《湖南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第25卷第1期,2011年。

《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简史》,《太平洋学报》2010年第8期。

《司徒雷登与战后中国的“新革命运动”》,《安徽史学》2010年第4期。

《“五四”的变奏:1946-1947年的“新五四运动”述评》,《党史研究与教学》2010年第3期。

《国民党与新文化运动--以< 星期评论>< 建设>为中心》,《南京大学学报》(哲学•人文科学•社会科学)第46卷第1期,2009年。

《学运与党争:以1937年北平五四事件为中心》,《复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2008年第5期。

《论抗战时期< 联共(布)党史简明教程>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影响》,《党史研究与教学》2008年第2期。

When Liberalism Faced Nationalism: A Study of Hu Shih and China 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, The Journal of Shibusawa Studies, No. 20, January 2008, Tokyo, Japan.

《内外有别:20世纪3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想象》,载张岂之主编:《中国思想史论集》(第三辑)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8年。

《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在“满洲问题“上的反华宣传——以日本太平洋问题调查会为中心的考察》,《必赢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07年第5期。

《论新启蒙运动》,《安徽史学》2007年第3期。

《论抗日战争时期的“学术中国化”运动》,《中共党史研究》2007年第3期。

《中国问题与欧洲经验:托尼及其中国经济史研究》,《学术研究》2006年第11期。

《学术、政治与外交:太平洋国际学会与中国知识分子对日态度的演变》,《第13次国际历史教科书学术会议论文集》,韩国首尔,2006年10月出版。

《胡适与太平洋国际学会——兼论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两难处境》,《安徽史学》2006年第1期。

《抗战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对日外交立场之演变——以中国太平洋国际学会为例》,《史学月刊》2005年第10期。

《林长民与五四运动——兼论五四运动的起源》,《复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2003年第6期。

《论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形成》,《史学史研究》2003年第2期。

《苏俄及共产国际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》,《必赢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02年第6期。

《20世纪30年代两种中国近代史话语之比较》,《近代史研究》2002年第2期。

《蒋廷黻与中国近代史研究二题》,《复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2001年第2期。

《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自觉思潮》,《史学月刊》2000年第3期。

《自觉与觉悟:五四时期的两个重要观念》,张岂之主编:《中国思想史论集》第一辑,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0年。

《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:误解及其它》,《历史研究》1999年第3期。

《五四运动研究历程回顾与检视座谈会综述》,《历史研究》1999年第3期。

《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儒学根源》,《孔子研究》1999年第2期。

《论学衡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评》,《必赢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1999年第3期。

《论五四时期的理性精神》,《教学与研究》1999年第5期。

《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态度》,《中国文化研究》1999年夏之卷。

《中国共产党对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回顾》,《北京党史研究》1994年第6期。

《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补》(第二作者),王永兴编:《纪念陈寅恪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》,江西教育出版社,1994年版。

《论梁启超对李大钊早期政治思想的影响》,《李大钊研究》第四辑,1993年。

Baidu
sogou